疼痛,身體的警報系統
■ 李豐(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)
疼痛就如身體的警報系統,當身體有緊急狀況時,警報系統便會自動響起。最容易想到的是,當我們赤腳走在路上,不小心踩到一塊尖銳的碎玻璃,我們一定是立即跳起來,趕緊找個地方坐下,並馬上翻起腳底將玻璃碎片拔出來,然後想辦法止血。血雖止住了,但是疼痛的警報依然繼續,腳還是疼痛,可能跛著腳走路,目的是保護受傷的傷口,直到傷口痊癒了,警報系統才會解除,此時也不再感覺疼痛。
疼痛有其階段,過了急性期,都叫慢性疼痛,例如比較輕微但持續的頭疼、牙痛、胃痛、背痛、傷口結痂,以及癌症病人的疼痛,都屬於這一類。這類慢性疼痛對人的影響足以干擾我們的注意力,卻又不致於讓我們工作停頓。
這般的疼痛當然會影響到工作情緒,甚至於影響生活品質,因此讓很多人非常「痛」恨疼痛,把它當成敵人,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拿止痛藥來企圖消滅它。從電視廣告到坊間的巨型止痛藥廣告看板,在在宣示強力止痛藥效,相信有此需求的人應不在少數,也因此在藥房裡,止痛藥的銷售量相當高。
可是拿止痛藥來對付疼痛,就好比用特製的工具,把身體的警報系統暫時截斷,純然是治標的作用,對疼痛當初給我們的警告用意忽略掉了;當慢性疼痛變成急性疼痛時,我們才急著向醫生求救。但現代人找醫生看病時,都講求速效,如果醫生苦口婆心勸我們要從生活習慣改起,我們大概都會覺得「忠言逆耳」,只想請醫生開「立即見效」的藥,期望在短時間內,除去身體的疼痛。
當疼痛一旦消失,我們會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了,往往又恢復忙碌的生活,不再去深究導致疼痛的原因,更遑論徹底解決問題。如果我們承認疼痛的責任在於自己,不再把它推給別人,才能下定決心的面對、接受自己的問題,也才能徹底的解決疼痛的問題。
解決疼痛的方法很多,藥物是下下策,採用沒有副作用的方式,例如按摩、指壓、拍打、針灸、運動等等,都很有效。
疼痛不是我們身體的敵人,而是忠實的諍友,縱使再討厭它,它還是對我們不離不棄,提醒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。如果瞭解了疼痛的真正意義,進一步感激疼痛,並向疼痛學習;當對疼痛的態度有所改變時,身體對疼痛的承受度也將提高許多,並能漸漸的做到痛而不苦。
不過,這樣的觀念,對癌症病人的疼痛,似乎使不上力。因為癌症病人的慢性疼痛,往往是因為疾病到了後期,疼痛的原因已經不太可能輕易消除,所以只能用消極的辦法,此時,轉移注意力,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當癌症病人落單時,便容易將注意力全放在身體疼痛的地方,於是倍感疼痛。這個時候如果把探病的人分散,讓病人隨時都有人可以跟他說話,將他的注意力從身體的疼痛移開。同時鼓勵病人去做有意義的事,例如要他把人生當中一些重要的事記錄下來,或者寫自傳、錄下錄音帶給兒女等等。當人有事忙時,也會忘掉疼痛。
有打坐經驗的人,一定曾經歷因盤腿而產生的疼痛,因為疼痛而懼怕打坐的人也大有人在。其實打坐所產生的疼痛,不僅只有腿痛,可能全身別的部位也會僵硬、疼痛。打坐所產生的疼痛,也具有給身體發出警報的作用,因為此刻身體非常敏感,可以分辨出平常身體感覺不到的疼痛,而提醒我們應該注意一下。
另外,疼痛也可視為修行的警報系統。打坐時的疼痛提醒我們:為何我感受到痛?因為我們太在乎「這個身體」,以為這個身體是「我」,看出我們的執著。如果我們才稍微感到腿痛就放腿,好比吃顆止痛藥讓疼痛消失,沒有好好感受疼痛所要傳遞的訊息。打坐的疼痛也提醒我們,身體上的痛,也許還比不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苦痛,那些讓人更痛苦千百萬倍的挫折或是困境。如果提醒自己,無論腿痛、挫折或是困頓,都是修行上的警報,學習用感恩心去面對、去超越,慢慢地疼痛就會過去了。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第255期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 Guess 小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