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嚴法師語錄---
 
把自我中心的得失心看得愈淡,
客觀化的成份越多,
成功的機會也越多。
若時時保持一個旁觀者的心境,
就能超越於自我中心的煩惱之外。
如感覺煩惱,
一定是自我中心的得失在作崇,
把自己放開,煩惱就會解除。開懷大笑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洞察力,讓人脫胎換骨
■ 呂俐安 (作者為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)
問:我有兩個孩子,他們的個性可說是截然不同,一個表現得很聰明伶俐,對事情的洞察力也強;
再看看另一個小孩,對外在環境或事物的反應就沒那麼快,而且表現出來的行為常常讓當父母的我捏把冷汗,
所以不免讓人懷疑兩個人的個性差異怎麼如此大。所以我想請教洞察力可以後天培養嗎?又該如何培養呢?

答: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個性,就算是親兄弟,個性也不盡然相同,所以你兩個小孩個性差異大,一個不太讓你操心,
另一個因為反應不夠機伶,這也是無可厚非的。但是身為父母的,總希望兩個孩子表現可以一樣優秀,
偏偏你的一個小孩對外界事物洞察力不夠,讓你很為他的將來擔心。

的確,一個有洞察力的人,對外可以細心觀察變化可以預見事情的影響層面;
對內則可以對自己有更深的覺知,瞭解自己的真正意圖、感受、想法等等
因此,一個擁有洞察力的人,可以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處境,當面對困難時也可以有效地處理;還有,往內探尋可以瞭解自我的需求,可以較容易調整與改變,
讓自己成長,甚至超越。

就拿〈你喝的是什麼水?〉的主人翁元曉來說,原本一心前往中國留學取經,但因途中喝的水,為何前一刻還是甘泉,
下一刻卻變成穢水?元曉比同行的師兄更有洞察力,他瞭解到同樣是水,水沒變,變的是自己的心,因此讓他體悟到佛法不用遠求,
應該從自己的心做起,所以也不用到中國求法。從這故事中看到一個有洞察力的人,可以從外在環境而自省到內心,看到自己真正的狀況與需要,從此脫胎換骨。
洞察力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培養與加強,你可以訓練小孩常常自問內心的感覺與想法,試著瞭解自己真正的意圖與情緒,藉此來釐清為何對外界的反應是如此,
相信慢慢地,你的小孩會比較清楚外在的變化,可以看清事情的全貌。透過一次次的練習,相信他將會脫胎換骨,讓你不再捏把冷汗。
 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第289期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 Guess 小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